• <rp id="9x8yy"><object id="9x8yy"><input id="9x8yy"></input></object></rp>

  • <em id="9x8yy"><acronym id="9x8yy"><input id="9x8yy"></input></acronym></em>
    <li id="9x8yy"></li>
    <tbody id="9x8yy"><pre id="9x8yy"></pre></tbody>
  • 专家解读:新生儿黄疸问题

    来源:暂无 日期:2016.11.07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如何导致的?}

          (一)生理性黄疸

          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二)病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Dub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等。

          {如何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1)黄疸色泽 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2)黄疸部位 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3)新生儿 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4)早产儿 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2.病理性黄疸

           常有以下特点: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③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④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1)黄疸程度 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

          (2)黄疸颜色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桔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

          (3)伴随表现 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

          (4)全身症状 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听听专家如何讲}

          听听为宝宝教育网特约讲师、新生儿专家、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陈玉琴主任 《新生儿养护指南》上《新生儿养护指南》下课程中支招各位家长-如何面对病理性黄疸?

          (1)生后积极喂养,促进宝宝胎粪和大便排泄,减少肠-肝回吸收加重黄疸。

          (2)母亲O型血,父亲A、B、和AB型血,注意观察宝宝出现黄疸的时间,黄疸的程度,若黄疸出现的时间早,黄疸明显进行性加重,需要立即看医生,除外ABO血型不合的溶血。一旦确诊ABO溶血,听从医生的处理意见,不要坚持己见拖延病情。家长也不要过分紧张,这种夫妻血型组合的几率很高,但发生溶血的几率还是很低的。

           (3)母亲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需要孕妇孕早期就要检测血型抗体,宝宝生后医护要严密监测黄疸状况。

          (4)祖籍为华南地区,尤其广东、广西、福建等,要注意黄疸家族史,常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引起红细胞溶血导致病理性黄疸。

          (5)黄疸伴随咳嗽、发热、呕吐、吃奶差、灰白色大便、体重不增,要及时看医生。

          (6)家长感觉或发现宝宝黄疸明显……

          详见:《新生儿养护指南》上《新生儿养护指南》下

          {新生儿黄疸预防?}

          1.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5.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6.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上一页:第一页
    下一页:母乳喂养的好处
    微信公众号
    “为宝宝教育网”
    99riAV国产精品无码
  • <rp id="9x8yy"><object id="9x8yy"><input id="9x8yy"></input></object></rp>

  • <em id="9x8yy"><acronym id="9x8yy"><input id="9x8yy"></input></acronym></em>
    <li id="9x8yy"></li>
    <tbody id="9x8yy"><pre id="9x8yy"></pre></tbody>